今天安利什么呢_我的情人是音乐:按下播放键的8种方式,30年简明听音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的情人是音乐:按下播放键的8种方式,30年简明听音史 (第2/5页)

类似原理的传统录音设备(当然并非普通卡带),比如MONO的吉他手Taka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就提到他们新专辑制作人Ateve   Albini“用起模拟磁带就像一位魔术师”(参见采访:MONO吉他手Taka:艺术需要能直面自己)。传奇制作人Ateve   Albini认为互联网威胁到了传统录音方式。美国独立厂牌Polyvinyl   Records至今都在坚持发行卡带纪念版。对独立厂牌来说,卡带代表着独立姿态和难以忘怀的岁月。

    逼得黑胶在1990年发生断崖式销量下滑、迫使卡带退出历史舞台的最主要敌手是CD。1982年,飞利浦和索尼联合开发的CD(Compact   Disc)诞生,同年CD播放器问世,1985年早期数据存储设备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出现,1988年,企图取代空白卡带的可录光碟CD-R(compact   disc-recordable)诞生。

    CD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CD很好地衔接起了人们从实物载体到数字音乐的过渡,填补了对数字音乐井喷式的渴望。

    CD既可以当实体音乐媒介用于常规播放,又兼容家用电脑使用,一次购买可以拷贝到电脑里、复制到刻录盘中。遍地开花的刻录盘和更快的刻录速度,让音乐爱好者不必再盯着看卡带旋转。虽然你大一时刻录的光碟到大四时可能就已经无法播放。2004年,刘强东正是从在大学里贩卖刻录光盘开始起家,做起了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品之一:京东商场。

    在中国,CD和卡带的并存从80年代一直持续要90年代末。1991年诞生的MD(MiniDisc)定位可读写的便携式数字碟片,起到一定搅局作用,但不影响大局。那时的有声音乐杂志都会同时发行卡带版和CD版。一些人仅凭翻录国外媒体材料就可以挣钱。

    那时的CD价格数倍于黑胶。而顶着学英语的名头,每位少年少女都有CD机,在碟贩那里可以淘到整个宇宙。当时的人们追随最新的音乐,并不纠结于所谓的模拟音质和数字音质的区别。人们被便利性吸引,被打口碟带来的浩瀚宇宙所吸引,肆无忌惮地探索起新音乐来。

    王莫之的《现代变奏》(有闲阶级的上海迷幻)就记录了上海音乐爱好者获取打口碟的奇妙故事。在西宫门口鬼鬼祟祟接头拿货,在虬江路堆积如山的废弃电子产品中一顿淘,用电话线上网,在网络论坛上艰难地交流秘密接头地点。前一天还在大自鸣钟私会的碟贩子,次日就出现在社会新闻中,那些“精神食粮”被执法人员一箱箱地取缔,“文化导师”碟贩子垂下了高昂的头。一家有品位、有最新欧美专辑的碟店就是一个文化据点,代表着文化潮流。当年的音乐杂志上会盘点每个城市的碟店位置。每所有文化的大学附近都会有碟店,比如复旦大学附近的2046。这些音乐爱好者还挑三拣四,从带着一道废品标志创伤的打口碟,到没有任何破损的原盘,从垃圾倾销货到正宗走私货,甚至人rou新鲜带回高价未拆原版碟。坊间传言最早一批碟贩子都买上了豪宅,不过后入伙的碟贩子却随着CD市场迅速陨落和国家的打压而不得不转战淘宝。在2015年伊朗影片《出租车》中,盘贩躲躲闪闪走街串巷贩卖着盗版光碟,号称你们这些搞文艺的都要靠他们,否则什么也看不到。碟贩自己翻录了CD,然后像塞黑色小广告一样向路人推销专辑。这与当年的我国是何其相似。每个压抑的地方、资讯不发达的地方都有灰色地带。时至今日,上海闹市区还有功放播着Norah   Jones、Kenny   G的小贩,向不懂网络的老年人兜售刻录光盘。

    1981年24小时播放音乐录音带的MTV电视台开播是推动声画同步事业大幅前进的主要推手。从此每首流行金曲必备MV。随着已经走入每家每户的彩色电视机,音乐变得需要目不转睛地去看去观赏。英国导演贾曼认为MV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视频作品的表现力,他迷恋于跟着节奏做超级快速的剪辑。在短短几分钟内可以毫不顾忌剧情,做一次非常纯粹的视觉实验。这看上去更像那些美术馆里的视觉作品。他为The   Smiths、Pet   Shop   Boys等著名英国乐队拍摄MV,典型作品比如1986年为The   Smiths拍摄的《The   Queen   Is   Dead》。

    很多和他一样尚未在电影圈站稳脚跟的年轻导演也开启了与音乐人互动的全新合作。早年MV导演并不是一个多么高级的工作,也没有针对MV颁发的奖项。如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