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1v2)_关于全文完结后作者有话想说这件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全文完结后作者有话想说这件事 (第2/4页)

这男的→哥→妖精

    基本上是这样的变化。

    关于第一人称或许没有告诉你的事情。

    (题外话:希望没有人看了本文觉得自慰百无一用,zuoai拯救世界。这绝不是这个故事想传达的信息。)

    正文不想写得太直给,这里可以说了:陶然抑郁的主要成因,是她长期否定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文中很多次提及,她讨厌说谎也讨厌被骗,但她自己又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说谎不眨眼,其实已经在暗示她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就在持续欺骗自己。比如,继父不是坏人。比如,她感觉不到继父的异样。比如,就算真的感觉到什么,那也绝对不会是对她有性欲。

    正文前期用自慰防范抑郁复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路径依赖。她第一次尝试自慰,找回了信任自己的感觉,那种能cao控自己的力量感,在当时正好可以制衡她的抑郁情绪。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她依赖的其实不是身体快感,而是那个像时钟校准一样,用自己的手把身体和心统一、协调起来的瞬间。

    但就像她错误归因了mama的死一样,她也误会了自慰对她产生帮助的真实原因。

    钟意一直知道她对自慰的依赖。但由于他无性恋视角的限制,他下意识把陶然的动机划进盲点,以为她需要的是性,那么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得到性。

    让陶决用手帮她,并不必要,实际更没什么效果,否则她也不会紧接着就急转直下要跟继父极限一换一了。

    它不必要,却必然发生。写这一段的时候,我感觉他们三个在玩笔仙,没有人使劲,又好像都在使劲,最后招来了很糟糕的东西。

    38章那句meta独白(“像我这样的骗子,如果成为第一人称小说的主角,是连心理活动都不能相信的。”)发生在陶然意识到陶决已经不惜和她做到最后一步之后。从陶决的角度,只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未雨绸缪,但对当时的陶然而言,他容许这个可能性存在,就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一向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不可信的,这没什么,可是因为陶决的背叛,她已经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相信了。

    也许从上帝视角,陶然一直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及时就医,比如报警,比如那天收缴她哥手机而不是直接把她哥睡了(笑)。但从她的第一人称视角,每一步都是走投无路。她总是被架在那些不上不下的时刻,像哥哥始终没来的机场,像无法忽视mama期待的感恩节的床,没有人给过她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于是她也只能养成了就近抓起一个选项的思维惯性。

    直到后来,钟意拿自己跟她赌,逼她跳出惯性:原来还可以不要选择,不要回答,就这么直直地朝它撞上去。

    至于陶决,他覆盖的是钟意不拥有的部分,把自己耻于面对的情欲抖落出来,以此肯定陶然的感受。

    一个帮她抓住掌控自我的力量,一个帮她找回与真实自我的连接。

    生来便有的剑与盾终于回到她身体里,准备好开启boss战啦:)

    关于陶决。

    一个在他妹回忆里熠熠生辉光芒万丈,什么角度都很酷的哥。

    陶然觉得他被mama偏爱。但正是这份偏爱,让他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你要有价值,要有用,要做过值得被爱的事情,才配被爱。

    这也是为什么他如此痴迷于做一个完美的哥哥。他一定要做些什么,再从meimei的反馈里寻找自己值得被爱的证据。陶然对这个很敏锐,她不想参与这种价值与爱的交换,宁愿不要接受他的价值。陶决以为价值被退回,天塌了,爱没了,殊不知无条件的爱就是主打一个白给,像他自己对他妹一样。

    陶然有陶决,陶决没有陶决。兄长破碎的废墟里长出了完整的meimei。

    她嫌陶决执迷不悟,但如果她像陶决一样,从来没得到过足够的安全感和无条件的包容,她也不会成为一个难以被轻易击倒的、张牙舞爪闪闪发光的人。

    关于钟意。

    钟意和陶决一样,没得到过无条件的包容。姑妈是个称职的监护人,只是并不把他看作家人。梦中的if结局里,其实只要有人照看,他早就可以出院,但最后接他出院帮忙康复的是素不相识(而且闷着大招)的陶决。

    钟意是透明无色的。他的讨人喜欢温柔合群,都是生存模式,用以避免自己站在容易被舍弃的立场。如果没有和陶然相遇,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下继续发展,他应该会比现在更有“人味”。

    柔软、无害、没开窍、不喜欢凸显性征、缺乏常规意义的男性气质,这些特质或许与无性恋重合,但并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实际就像番外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