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3 (第1/2页)
为大方虔诚。李令月常常跟随武皇后礼佛,颇通佛理,和知客僧聊得很投机。裴英娘无所事事,到处闲逛,无意中看到供养人留下的碑刻。她伫立在石碑前,泪流满面。几个月的伤心郁闷不翼而飞,她擦干眼泪,命杨知恩拓印碑刻,余下的归途笑口常开,一顿饭能吃三碗饭。这才有心情去注意驿站院墙上密密麻麻的留诗,琢磨刊印诗集之事。武攸暨和薛绍莫名所以,不明白为什么前一天还闷闷不乐的裴英娘一夜之间忘却烦恼,私底下嘀咕,或许是因为快要回长安,能见到李旦,她才会这么开心?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起。李治颤抖着捧起绢帛,上面抄录的是一篇供养词疏:“为女英娘因患,先于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捐。特发诚心,为女敬造塔寺,修缮佛身,愿此功德资益女及阖家眷属,悉皆沐佛恩,灾障冰消,永无灾厄,寿与日而俱永,德随时以益新。弟子李九供养。”裴英娘鼻尖发酸,“阿父,您说对我的疼爱都是假的,全是利用,那这篇词疏,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您为了圆谎,连佛祖也要骗?”李治幽幽地叹口气。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的供养词疏是直接照着网上找到的佛教词疏套用格式、词汇写的,可能有错误,大家随便看看,简单来说,就是祈祷儿女家人无灾无病的东东。~~~~~~今天更晚了,晚上有二更第155章一百五十五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十七幼时孤苦,体弱多病,奉御说她和新城长公主一样,很可能寿命不长。模样相似就够了,不必连命途也像。李治即刻命人捐献财物,为十七许愿,后来她病愈康复,他颁赐下更多供养,祛疾词疏是由他亲笔所写,再由寺中僧人请工匠凿刻。大慈恩寺表面上是他为生母文德皇后祈福所建,其实是集齐众僧翻译经书、刻印经文、宣扬佛理的地方。李治谨记阿耶的嘱咐,佛道之理,在教化百姓、影响民众思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适当地扶植利用,引以为己用,但是也不可任其过于发展壮大,以免对皇权构成威胁,酿出祸患。君主私下里可以有所偏好,但在政策上,绝对不能有所偏倚,不能改变儒道佛鼎立的局面。总的来说,不论哪方教法,只要有利于朝政,都应当加以引导,大力扶持,严加管束,暗暗限制。慈恩寺便是因此应运而生,它的象征意义,有时候远超其本身的佛寺之名。因此,世家公卿们常常造访慈恩寺,朝廷常在其中举行大型礼佛活动,进士们及第后相约游玩大雁塔,是学子们约定俗成的惯例。慈恩寺备受瞩目,人来人往,李治不便在寺中祈愿求福,而云华寺藏于深山之中,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山野佛寺,在那里供养,最为妥当。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裴英娘会进寺参拜,她能熟练临摹他的笔迹,自然能一眼看出寺中的不一般。裴英娘可以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