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39 (第1/2页)
了。这是把高级学堂里面的东西搬过来了吗。话说燕城有这么多的先生吗。难怪连打铁买豆腐的都算上了。不得不说,燕阳这厮脑子好用,这到底是怎么想的,要走行行出状元的路线吗。这样广撒网的网罗各行各业的人才,燕少城主可真是好胃口。想到燕少城主每日雷打不动的搂着自家的笔记本写写画画的样子,乔木都觉得或许不该给这人看这么多的东西,这也太能够活学活用了。也是人家燕城主能豁得出去地方让儿子折腾。乔木想过上一二十年说不得在这里能看到个现代场景呢。照着燕少城主这个吸收进度不是不可能的。唯一让乔木安慰的就是,经过一个季度的努力,她的庄子就要竣工了。这个时候配合着这则政令,没准他乔木能发一笔横财。不过为了燕阳,乔木也没想坐地起价,房价弄得那么贵,回头把人给吓跑了。没准燕阳会找她拼命的。所以多少挣点就好。乔木可是比谁都明白,燕阳这段时间满脑子都是怎么把这些人,把这些得用的人留在燕城的呢。作为内子,自己不帮忙就算了,总不能扯后腿。燕城处处生机,大道上走着的人里面,十个总有两三个是在打听居所的,是在询问官府的布告真实性的。就像风一样,这样的布告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这则布告颁发之后,最最蠢蠢欲动的就是那些经济稍好些,还没有能力让孩子上学的人家,若是能够到燕城落户,没准子孙就能换个活法。可以说这则政令颁布下去以后,整个大齐都是震动的。平头百姓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若是有可能谁愿意自家子孙祖祖辈辈的做泥腿子呀。所以但凡有经济条件能够到燕城的人家,心里都要活泛活泛。谁没点想法呀。即便是没有迁居之意,也挡不住他们嘴巴上扯扯不是。一时间街头巷尾说的都是这个。尤其是同燕城临边的几座城池变动最大。也就是人口流失最多。距离燕城太近,迁移方便,而且政令如何也最是知根知底。能不动吗。燕少城主也没想到,当初燕城主的本意是,那些学子们若是留在燕城,房子免费送的。可为了自家媳妇的庄子,房屋买卖,燕少城主私心,转弯的把政令变成如今这样。本也就是用来留住那些学子商户们的。谁承想,政令颁布下去不过月余,来燕城最多的竟然是流民同临近城池迁移过来的农户。看来贫民百姓对学识的向往更加的重视。迁移来的人家就算了,大多是有能力建房或者购买田地的,那些流民就比较不好办了。百姓来燕城官府落户,宁可没有屋子凭租而居。亦或者落户以后,说是在亲戚家居住的,其实就是在燕城随便找个地方弄个临时的窝棚的都有。对于那些流民来说,在哪都一样,可不就有了如今燕城城门外随处都有临时窝棚的场景吗。对于这群人来说,购买房屋肯定是没有能力的。不过当初政令颁布的时候说的是在燕城落户购置田产。对于燕氏父子来说,人就代表着希望,将来,这些投奔你来的,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