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43 (第2/2页)
> 胜也简单,败越容易。 桓玄称帝十日,便结束一生。司马曜惊吓过度,痰气攻心,一时疯癫一时清醒,浑浑噩噩,难当大任。 纵观朝中,司马一族竟已零零落落,寻不出能上的台面的男丁。兜兜转转之下,拿了东海王之孙戴上冠冕,此人庸弱无能,不堪为帝,可他姓司马。他在桓玄之乱中,因为封地临近寿阳为姜晨保下。至于巧合又或有意,那他人无法看清。 初登基为帝,任马文才摄政。 不足三月,执意禅让。 辞而又辞,最终帝位变动。未归桓氏,归于马氏。众臣对此心思不一。 新帝登基,不同往常,毫无大庆之意。不改国号,不改年号,还自然无比,御史台此时仿佛成了废物。他反倒召集上下,合力北进,慕容一方节节败退,军心哗变,诛杀慕容或降或逃,至此溃不成军。 又过几月,他一时兴起,召了几位士族大臣,堂而皇之地扣了桓氏同党的帽子宰了。 听闻此消息的谢安:…… 听闻此消息的王卓然:…… 他们大约确定,之前很多看似偶然,不是偶然了。 没过两日,谢安上表乞骸骨。王卓然随之。 姜晨倒无浪费之意,三三两两派到北方,美其名曰教化万民。江南士族耽于安逸,不愿北上。姜晨偏偏不想令其如此安逸。 众臣可谓是辞也不是,不辞也不是。最终唯有听令,大军北进,收复北地。 至少有晋军驻守之地,他们请辞万一被分个北地的官儿,也能睡的安稳些许。 也许他带的兵将太过凶悍,也许他定的计策总是顺应天时地利,北进之途九毫无阻碍。众人完全不会明白,敌军想要借助天险防守,他却如何让地势成为他们攻克城池的绝佳利器。原本被认做困难重重的战争,竟一场一场赢得如此顺利。 三月之后。 长安城破。 百年来的分立,在此时结束。 这结束的一路上,鲜血淋漓。 这是战争。 谢琰伤重,回天乏术,葬于洛州。 在这个世界,人们也许能接受化蝶之美好,却绝计无法接受死人复活。即便他救回谢琰,他要以什么身份存在?谢琰么?不,谢琰在谢安,谢道韫,在所有人眼中都已死去。可不能是谢琰的谢琰,又怎能称为谢琰呢? 所以,他不想救。 三年转瞬而逝。 听闻祝英台又跳墓了,姜晨也未在意。 他的勤政让朝中大臣少掉了许多头发。致使质疑他夺权的心思,也淡了不少。至少新帝比司马曜那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草包要优秀一百倍,一万倍。不,二者云泥之别,根本毫无可比性。 宫中传来消息,马俊义毫无预兆病重了。姜晨十八岁,他不至五十。 姜晨坐在他身边,照顾着他,神态就如当年年幼时一般,平静。他看着马太守有些混沌的双眼,似乎也是斟酌许久,问了一句,“父亲以为,我这个儿子作如何?” 马太守闻言,费力的握住他的手,眸中神采亮了些,欣慰道,“为父、以、以你为傲。” “父亲,有件事孩儿一直瞒着你。”他说话的语气庄重肃穆,仿佛审判一般。 马太守躺在床上,神思勉强汇集,认真的听着他的话,他时日不多了。文才的话,从前他未曾好好听过。如今…… “在我七岁。不,应该说马佛念七岁之时,你的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