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7 (第1/2页)
惆怅。 他想了想,从腰间摘下长笛,吹奏一曲,毕,豪迈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临别伤怀,明日,便不送你了。文才乃我知音尔,人生得一知己,已何其有幸,何必求长聚无散。只愿吾友此去一路平安。” 姜晨一脸认真听他说完,笑了笑,显得极为诚挚,“文才谢过了。…桓兄同为文才知音。” 此话一出,桓伊更为感动。还有什么,被知音承认而更令人愉快吗! …… 马太守收到消息时,免不得有些担忧。 因着提议组建北府兵将的,乃是宰相谢安。着手组建的,乃是其子谢玄。谢安曾在桓温手下任幕僚,后因道不同而分道扬镳。可谓嫌隙颇大。姜晨在他手下做事,马太守极不放心。 “父亲此言差矣。谢安石权倾朝野,试问文才做什么,不是在宰相手下做事。” 马太守无言可对,只好任他去了。 姜晨回府接了旨,同挽莲前去上任了。 作者有话要说:嘿,瞧我这小暴脾气 第182章梁祝(十) 自北出苻坚以来,秦以迅雷之势统一北方,合五族,对南虎视眈眈。谢安并非没有看到此般境况,只是晋偏安东南多年,骤然之下征战,恐怕不能讨得便宜。 北方奴、鲜卑、羯、羌、氐五胡虐杀汉人,民不堪□□,纷纷南下投于晋室。但因既无财产又无身份,成为流民,难以安居。尤是祖逖故去之后,晋越发崇文抑武,朝廷昔日兵将都是摆设,战斗力不足。如今立北府一军,多少可挽回些许劣势。 谢安将手中来自尼山辗转得来的策论政论二篇折好,收入袖中。笔锋清隽,文采风流。随意拿出去便是印拓三分。若逸少仍在,必将对此子青睐有加。王氏七子,长子体弱病笃,次子放荡不羁,三子至今无有佳名……其余,尚都年少。非建康事务繁忙,他倒想再去见见马文才。 “莽野之蛇,伺机而动。符秦,晋之毒瘤也,务必除之,不可姑息。” “……” 说的不错。 此子,干脆果决,颇效于桓温。不过,看着通篇,北伐决心,可比桓温决断多了。 又思及政论中,那一句,“北府既成,苻氏敢肯隔岸?天下之势,南北相分。晋欲取北地,秦亦图谋南下。苻出以来,未曾兵败,骄矜自得,刚愎自用,秦师,正如当年北伐之师。今北府不足二月,秦师已有变动,其意昭然若揭。一月,可达淝水隔岸相望。” 如今据他写出这篇政论,已过二十余日,寿阳传来消息,苻贼果然已到了项城。 苻素有龙骧之称,战无败绩。 北府军才收编完整,还未整体训练,此时对上,恐怕情形不妙。 谢安还未得出最终对策,对方却出乎意料先遣使者前来拜见。 来者不善。 谢玄本意塑整军威,恫吓来使,务必在气势上更胜一筹。被姜晨一语拦住,“苻统合北方五族,军力强大。北府军才成立不许两月,何以威吓?” 谢琰倒是极为相信他的聪慧,见他不慌不忙,显然心有计较,问,“文才有何良策?” 他话音未落,堂中便有位头发花白一身甲胄之人极为火气的开口斥责,“北府才成,对方驻扎大军,显然是为试探我军实力,此时不趁机震慑,还待何时?黄口小儿,竟在此大放厥词!简直无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