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醒来都为反派背了锅_分卷阅读3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13 (第2/2页)

书一封,看他卖我一二分薄面。”



    ……佛念这般品状,不由就让他想起堂兄王羲之。他王卓然自认苛刻,看着这孩子都挺满意,言辞有礼,进退有度,稳重自若。想来自诩有教无类心胸宽广海纳百川的王世玉也不会对他不满意。



    “可是尼山书院去年才招了学生。即便要佛念入学,也要到明年了,卓然贤弟不必为我等坏了规矩。”



    王卓然打开扇子,掩着唇角笑了笑,“俊义兄可真是客气。怕还是舍不得孩子出远门。也罢。等他明年入学也好,俊义兄可以抽空多多为佛念筹备一二。”



    “如此……也好。”



    “佛念年幼,尚未取字。如今要求学书院,卓然,不如你来为他取个学名如何?”



    “俊义兄……”王卓然颇有感动,为他人子取名取字,若非真正情谊深厚,是不可能的。



    足可见,马俊义的确是将他作至交看待。



    “如今时局不稳,希望佛念日后,如同桓温老将军一般,是个文成武就,既能妙辩庙堂又可征战沙场之人。文才韬略俱全,可这文韬文略不觉顺耳,就文才!马文才!俊义兄以为如何?”



    “文才。嗯,不错!不错。”



    “佛念,你以为文才一字如何?”



    事已至此,话已出口。



    姜晨沉默了下,拱手微拜,已无心表现任何不必要的异议,依旧客气,“谢过王叔叔。”



    



    



    第175章梁祝(三)



    与姜晨相遇的,正是谢安。



    谢安的船渐渐离开了杭州辖地。他问地有些没头没脑,“琼伯以为,此子如何?”



    庾易知道,是他又想起了那个桓氏的后人。



    庾氏与桓氏不睦良久,庾易尽力地没有带着偏见看待,“处变不惊,礼节俱全。表象谦恭,内藏机锋。虽年幼亦可窥得来日容相。”他顿了一顿,颇不甘愿的总结道,“乃昆山之玉。”



    谢安点了点头,“令本相难免想起桓温。”



    提到这个名字,船舱寂静了瞬,庾易皱着眉头道,“他不姓桓。”



    “桓阮过世了。”



    “记当初,桓温尚在世时,我曾前往拜访,见过桓阮一面。那位姑娘……有些怯懦,桓温对她不甚喜欢。待及笄不久,匆匆许给当年探花。随之外调了。”



    “便是杭州太守马俊义?”



    “不错。如今桓氏中落,桓冲等人皆外调离职,不入朝堂。桓阮此人,恐怕早无人想起了。”谢安微微一叹,“当今时局纷乱,北方苻坚狗贼虎视眈眈。自桓温兵败枋头,士气低迷日久。长此以往……危矣。”



    庾易:“丞相不必太过担忧。符氏蛮夷之徒,粗鄙无礼之至,岂能及得我中原人才济济。易听闻,对方待汉人残暴无比。只要联合起来,总有一日会让其——”



    谢安失笑,“朝堂风云,可并非简单正之一字可以概全。”庾易说的不错。他们还有许多族人在北方饱受胡人欺凌,只要他们举力反攻,绝无不胜之理。可事实上,朝廷许多士族已习惯了南方安逸,对于北上之事,意志不高。



    是他们已经开始主动的放弃了同族,安于现状,而并非仅仅是——仅仅是战争胜败之事啊。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