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与救赎_分卷阅读2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 (第2/2页)


全村的人在晚上打着手电筒到处找,胡小贞握住手电筒,哭得路都看不清。

“时安哥!你在哪儿!”

“时大夫!时大夫!”

呼喊声遍彻整个村子,连后山都去找过了,还是找不到人。

最后凌晨的时候,天际微微泛着鱼肚白时,河边有人大声喊着,“找到了!找到了!”

胡小贞看着那边,腿一软,跌坐在地上,又用力爬了起来,跌跌撞撞跑过去。

半人高的草丛里,一具发白的尸体静静躺在上面,呈婴儿怀抱状,怀里是一块巨石,抱着巨石的手指骨节分明,强硬如钢铁,可见他死前的决心。

胡小贞表情凝住,一双眼睛呆呆地看着河边的尸体,一身鲜红的嫁衣在茫茫然的幽绿中格外刺眼。

.

后记

.

“这场历时十年的浩劫几乎摧毁了中国历时千年的文化,无数经典古籍和古建筑被销毁,只有零星几批古籍被侥幸保留了下来。中国的大批知识分子要么逃往台湾,要么丢了笔不再写作,其中还有一部分作家和文学大家,被污蔑为乱党,游行后枪毙。”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零年,邓小平同志专门为那些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平反,文革冤案有两百多万件,那次平反,几百万被冤枉的人终于证了清白,但对于那些已经被批斗致死的,未免还是来得太晚了些。”

“我的好友唯夫,就是其中一个。”

已经八十二岁的戴青坐在二十一世纪的大学讲堂里,鼻梁上架着远视眼镜,有些佝偻地靠着讲台边缘,一双枯稿的手拿着讲稿,还算清明的眼睛看着稿纸,眼皮低垂,有泪光悄悄渗出。

“教授,他是谁呀?”

座下有好奇又天真的学生仰着头问她。

她抬起头,慢慢抬起手捏住眼镜腿往上推了推,看着那个稚气未脱的女学生,松弛的脖颈微微颤抖,声音沙哑道,“他叫白唯夫,一个应该被文学史记载的作家。”

“白唯夫……教授,他是不是写诗的呀?”有个喜欢读诗写诗的男学生忽然开口,“我好像在某本诗集.上见过这个名字。”

戴青笑了笑,“看来你这个小朋友很喜欢读诗,他的诗你也能看见。他是写过,不过出版物在文革时被烧得只剩三首,后来手稿被展示出来,才补全。”

那个男同学推了推眼镜,“教授,他的诗是写给谁的呢?”

戴青脑海里忽然回忆起那个总是西装笔挺,戴一顶绅士帽的男人,缓缓摇了摇头,“那个人我没见过,但我知道,那是他的爱人。”

这个话题立马引起这些学生的兴趣,全班“哇——”了一声之后,都争着问她更多关于那个爱人的事情。

戴青端着保温杯慢慢喝了一口茶,记忆被正式打开,那些已经陈旧泛黃的画面瞬间一幕幕涌现出来。

她放空了目光,轻轻道,“他的爱人,是一位先生。

.

戴青搬了新家,还没来得及同好友们说一声,也不太好说了,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恨不得没人联系。

这天她刚收拾完东西出来,挎着篮子准备去买点菜。

一伙穿着警卫服的人走上来,将她围了起来,“戴女士,请接受审查,走一趟吧。”

她看着他们,心慢慢沉下去,弯腰将篮子放到了地上。

.

“戴女士,请务必把照片交出来。”

坐在桌后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