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秘密 (第2/3页)
的地方是放置彼得潘档案的公安局。 虽然齐嘉对案件的回答没有疏漏,但也太冷静了。况且,他整个人都透露出一种不对劲。关以辽说不上来,只能再查一查当年的档案。 当年案件侦破的难度也很大,因为这个案子时间线很复杂。实验体一五七分两次作案,第一次杀掉了罗弘和其中一个研究员,罗弘的弟弟罗嘉——或者说,现在应该称呼他为齐嘉,在联系不上哥哥之后报警。后来齐嘉找到了罗弘死掉的实验室,就那么正巧地撞见了一五七正在与另一位研究员发生争执,三人身上都留下了扭打在一起的痕迹。 其实这个案子当时就有很多疑点,比如或者齐嘉去的那天为什么实验室门没有上锁,那时候的解释是研究员想要逃跑所以打开了门,但在门前又被一五七缠上了;那么这就与另一个疑点相冲突,那个研究员为什么看到齐嘉和一五七打作一团为什么没有趁乱逃跑,而是选择冲上去杀掉一五七? 这些疑点是用巧合、一念之间之类的词来解释的。但如果齐嘉到场的时候一五七已经杀掉了那个研究员,刚打开门撞见了埋伏在外的齐嘉,齐嘉冲进去又杀掉了筋疲力竭的一五七,那么一切会更合理。 关以辽的父亲在公检法系统上班,位高权重,当时审理和裁定这个案子的检察官法官都是他的朋友,也正因如此关以辽能获得一些“特权”。她和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对面一见她来,就知道要做什么。 “还是彼得潘那个案子?” 关以辽点头。 “小关,不是我说,那个案子的细节你都快背下来了吧。”对方这样说,还是给她找了档案, “常看常新嘛。”关以辽说。 她虽然这样讲,但也知道案件虽然还有疑点,但那些解释都说得通。多看几遍,也只是给自己一点慰藉,提醒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事不能放下。 她过去只注重案件审理的细节,但这次着重翻看了齐嘉的个人资料。 他过往履历并不出彩,高中时期就读于八十三中。八十三中是一个重本率不高的普通中学,能在从这里考上城市大学的,都是年级中的佼佼者。 而齐嘉,在被齐仲良收养后,也成为了这样的佼佼者。 关以辽目光在他的升学信息上停留了良久。 她被囚禁的那段时间,能看出齐嘉做事的条理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成绩并不突出的中流学生因为哥哥去世的打击忽然性情大变,在学术大牛的培养下成绩突飞猛进,也不是说不通,但关以辽总感觉有些奇怪。如果他真的聪明到用不到一年的努力考上城市大学,怎么可能只考入普通高中而不是顶尖的重点高中? 她把档案放了回去。 吃过午饭,关以辽也没太多事情可做。她之前交好的大学同学很多在外地发展,国外的朋友要么留在外面,要么和自己不在一个城市。她在网上查了查,想找点活动。但找了会儿又觉得没意思。 要不去城市大学看看?关以辽脑海中忽然冒出这个主意。 看看那个音乐社团,看看齐嘉。 关以辽之前也是城市大学的学生,毕业这么多年,其实很少回母校。她想,去看看吧,就当是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涯了。 音乐社团和她印象里的位置有出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