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点唐俪辞_人 方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 方唐 (第1/3页)

    “池云,你有没有过……永远的失去一个人的感觉?”

    “他死了,烟消云散,他留下的所有痕迹,一件衣裳、一行文字、一个绳结……都变成了‘死’。”

    1

    唐俪辞刚刚来到人界的时候,住在周睇楼。周睇楼似乎曾经有个师父的,可是师父两腿一蹬,于是留下一个方周,带着两个师弟。其实方周自己也不过十八九岁,临危受命,幸而靠着弹得一手好琴,卖艺养活了青春期吃得比牛多的两个师弟。

    这是阿眼,这是主梅,方周对唐俪辞介绍,偷偷瞄他几眼。唐俪辞点点头,这两个小子像黄花大闺女似的满脸涨红,扭扭捏捏喊他师兄。

    这是你的房间,方周指指收拾干净的屋子,又偷偷瞄他几眼。唐俪辞点点头,想也许这是他第一次捡天上掉下来的神仙,好奇得紧;但是他也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化形出了问题,在人看来有哪里奇怪。

    周睇楼的构造很简单,一座二层小楼,有个小小的后院,长的都是不知名的花草,大概率就是没剪的杂草,还栽着一颗老槐树,构成了唐俪辞好几年间对人界最清晰的认知。

    熟悉了之后,方周就越发爱找唐俪辞谈天侃地。他不知有多久和那两个孩子困在一起,没有同龄人给他解闷;此时终于有了个不爱在古籍里夹春宫的活人出现,他也算找到了一点正常人类的气息。严格来说,唐俪辞既不算他的同龄人,也不算正常人类,但是方周的选择就是如此有限,唐俪辞都不禁觉得他可怜。方周教给他人界的规矩,教他仁义礼智信。可能是整天躲在小楼的书阁里,他有着老儒生特有的文酸气,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比起像正常人一样用嘴讲,他总是扔给唐俪辞一些后者怀疑比自己还老的破书,然后等他看完了跟他展开不知所云的探讨。幸运的是,唐俪辞没有别的事情做。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谁说的,唐俪辞坐在后院的草地上,捏着三字经问,他不信。

    方周说,如果善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有什么天地人伦,谁又知道该行善,还是该行恶呢。

    可是性本善这种事情,怕是要亲自问了造物之神才能知道,唐俪辞不觉得写这书的人曾经去天上考证过。

    所以不学不知义,从小信了性本善,长大才会笃信不疑善是天地人伦,才会有羞耻心和罪恶感,方周极快地回答,好像曾经无数次跟自己对谈辩论过似的。

    唐俪辞说,你把人说得像自欺欺人的动物。

    可不是吗,方周说,人本来就是要靠骗自己活下去的。他望着槐树叶间透出来的斑驳日光,脸上有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沉重。

    唐俪辞不置可否,但是他觉得这书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于是他合上书和方周一起看这树影,一直到很多年后也没有读完它。

    这方小楼好像凝固在时间里的一隅,几年有如弹指,在方周和唐俪辞身上都没留下痕迹。只有看着那两个土里扒虫子的少年拔起个子来,才让唐俪辞意识到人的生命就是这么的短暂,他眼中的一瞬对人来说却是一整个少年时代的奢侈。

    他现在习惯了,独处聊天的时候,方周总喜欢宣讲一些人要自欺欺人才能心安之类的人生哲学。唐俪辞觉得他也许没有别人倾诉,又也许想向人类之外的公正者寻求认同,可在他看来只有方周喜欢待在一方小院里深究这些,柳眼只会缠着他陪自己出去逛夜市斗蛐蛐,傅主梅只会嚅嗫地跟在他们身后,他们都对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怀疑,活得像自己短暂的生命一样直白而清晰。

    他们每年会在师父走的那个晚上烧纸。柳眼和傅主梅在大街上蹲着,往那火里丢着一张张黄纸,少见的没有嬉皮笑脸,好像都在想什么心事。唐俪辞坐在院子的门槛上看他们;他不认识那早死的师父,自然没什么好祭拜的。方周走过来,解下自己的大氅,披在唐俪辞已经穿着的大氅外面,把他裹得像一只毛茸茸的胖狐狸。

    那火还挺暖和的,方周有些局促地解释,可是唐俪辞没问。他顿了一下,干脆坐在唐俪辞身边,仰头看星星。他手里捏着几张没烧完的黄纸,随着夜里的凉风哗哗作响。

    不烧吗,唐俪辞问他,过了今晚老人家就收不到了。

    方周叹了口气,手指一松,那几张纸就随着夜风飞进一片黑暗里去了。

    死了什么也带不走,什么都收不到。死了就是死了。纸是烧给活人的,他说。

    这种时候唐俪辞是赞同他的。但是他不明白,如果看得通透,明白人的一生碌碌无为转瞬即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方周又为什么几年如一日的辛苦卖艺,经营着小楼里几个人的人生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