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_第九章 合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合作 (第1/3页)

    家信中写道,老爷子在重庆时就已经不大好,只是怕她远在印度cao心挂念,从未在书信中提及。后来一路颠簸回到南京,病势也越来越重,已不得不终日卧床无法起身。信中并没有说明更详细的病情,可阮家世代行医,所见过的病症本应比她多上太多,究竟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让他们全都束手无策?她越想越焦灼,半句回信也写不出,只觉一刻也不能在司令部再待下去。

    她向张主任告了假,如实和他说明家里的状况。他准假准得十分爽快,听说是家人患病,竟还破例允许她预支未来两个月的工资用于贴补。随后又忙碌了半日,她将手头的几样要紧事和军医处其余众人一一做了交接,看见杜聿明那份仍旧只有寥寥几句的病历时,她无可避免地叹了口气,还是将它依原样锁回了档案柜里。

    多亏陈副官帮忙弄到当晚飞往南京的机票,她回到家中老宅时,夜已经很深了。临走前她拍了电报,母亲便站在巷子口的一盏旧路灯下等她。母女两个互相握着对方的手臂,甚至还顾不上多说一句关怀的话,已有眼泪先双双掉了下来。

    “爷爷怎么样?”阮静秋哽咽着问,“我带了钱回来,要是中药吃不好,我们就找西医大夫来看。”

    母亲只是摇头。一别数年,她看上去憔悴衰老了许多,头顶的那盏路灯一照,竟往脸颊及眼下投出大片凹陷的阴影。过了一会儿,她攥住女儿的衣袖,终于低声说:“……是痨病。连年奔波、缺医少药,实在拖得太久了。中医西医都没有办法,你爸爸只好叫你回来,好歹要见到最后一面。”

    阮静秋站在灯下,却忽觉走进了无边无际的黑暗。黑暗并不是没有重量的,她像是被两块沉重的钢板前后挤压住了,不得不急促地吸了几口气才能够在这沉重的黑暗里保持清醒。肺痨,这是中医医典常用的名词,而在西医医学中,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肺结核。她眼看着自己的长官已经为此而饱受了多年的病痛折磨而不得根治,如今这病症又落到最亲近的家人身上。抗菌、休息、营养,这三者在结核病康复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偏偏前些年战火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到处躲藏奔波,能有口饭食果腹已算幸运,更别提弄来珍贵的抗生素并为病人补充营养。

    但医生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说放弃呢?她反手抓住母亲的手,恳切地告诉她:“链霉素!链霉素是治肺结核的特效药,我在印度和东北都见过的。我有钱,只要设法找到门路,我就能买到药!”

    “你有几个钱?”

    父亲的声音远远传来。

    阮静秋闻声望去,见他穿着一件很旧的马褂站在弄堂口,正往墙角一块矮砖上轻轻磕着烟灰。母亲拉住她,向她悄悄做了个手势:“眼下在南京和上海弄到一支链霉素至少需要这个数——这还是上月的行情。”

    阮静秋瞪大眼睛——这是个她从没想过的数字,按一个疗程所需的药量算下来,预支她往后十年的工资也远远不够。先前她在军医处所用的药品大多都来自美国人的援助,除了偶尔有机会到市场上采购普通的医疗备品,她还从未有机会了解黑市的行情。母亲看她呆住了,又接着说道:“东西每日都涨价,医馆和药铺却越来越难做了。这阵子,我和你爸爸盘了盘手头的店铺,那些能够出手的都已经转走了。只余下最后一间小的和一个雇用的伙计,这月要是结不清租金和工钱,恐怕也要关张。”

    阮静秋久久说不出话来。

    “好了,”父亲这时开口打断道,“好容易回家来,说这些做什么?”

    他慢慢地走过来,在她身旁略停了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