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61 (第2/2页)
孙子偷挖原告的庄稼,并且,不止一次了。”“对!今天已经是第四次。”中年人气愤填膺,“大人有所不知,她贪婪无耻,倚老卖老,欺负我们老实,明目张胆地偷东西。”“你、你胡说。”老妇人理屈词穷,一家人脸红的脸红,畏缩的畏缩,懊恼惊惶。翠梅递过帕子,姜玉姝接过,慢条斯理地擦手,暗忖:代耕令,初衷虽好,却太粗糙,规章制定得不够严谨,一施行便出问题。归根结底,官府疏忽了。她思考半晌,严肃问:“被告,现在有三个村民作证,证实你多次偷原告的庄稼,你承不承认?如果你坚称自己没偷,那就只能上公堂理论了。”“我、我——”老妇人膝盖一软,扑通下跪,白着脸哭道:“我没办法呀,孙儿饿肚子,饿得直哭,总不能眼睁睁看孩子们饿死。大人要罚,求您只罚老婆子一个,千错万错,都怪我,为了孩子,逼不得已才、才拿了他家一点粮食。”人往往同情弱者。围观群众见状,小声议论:“唉,她一把年纪了,偷粮食养孙子,也不容易。”“是啊,她家日子挺难的。”“只要她今后别再偷,不如就算了。”“一笔写不出两个‘荆’字,乡里乡亲,不该撕破脸皮。”……中年人一家咬牙切齿,却在众多乡亲怜悯的眼神与议论中,生生憋住怒火,并未继续斥责。姜玉姝当官之前,十分反感衙门“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的做法,但当官后,却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莫说知县,即使知府、巡抚、王公贵族……甚至皇帝,施政或主持公道时,绝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想法,而应该以大局为重,各方面权衡一番,挑一个最合适的决策。她看看原告,继而审视被告,威严道:“所以,你承认了,你确实犯下偷窃之错。按律,本官必须罚你,以正法纪。”“啊?”“唉,完了,她恐怕要挨打。”围观村民们方才同情原告,现在怜悯被告,悄悄议论:这个女知县,心真狠!“大人,我知道错了,真不是故意偷的,求您饶我一次!”老妇人跪在田间,不断磕头,其家属亦苦苦哀求。姜玉姝肃穆而立,沉吟不语。李启恭凑近,小声提议:“咳,当众责罚老人不太合适,依卑职看,不如命令她儿子代其受过,杀鸡儆猴!不知县尊意下如何?”第213章旧令焕新“叫她儿子代其受过?”姜玉姝摇摇头,“不妥。”李启恭高瘦,弯腰问:“那您认为该怎么办?明目张胆偷窃多次,按律得杖责,但上了年纪的婆子,恐怕禁不起板子。”姜玉姝略压着嗓子,冷静答:“我不打算动刑。偷窃固然该罚,但此案情有可原,三十亩地,着实不少,原告在官府鼓励下,连续耕种三年,分了六次三成,总共获得多少粮食?究竟补偿多少才叫‘合理’?”“这……”李启恭及若干胥吏面面相觑,心思各异,虑及实际盘根错节的三七分成,干脆沉默,明哲保身。姜玉姝直言不讳,“代耕令,初衷虽好,但颁布时章程不够详细,田地毕竟是有主的,所以原告才忍气吞声,不然,如果这块地是他家的,他绝不会容忍被告一偷再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