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0 (第1/2页)
的一大笔税收时,他们就能做许多的事情。毕竟,他们是划分了这一块大魏朝的利益蛋糕的人。制定规则的人,还能吃亏吗?搁这,都能吃亏的。那一定是爬不到今天的位置。玉荣只是静静的听着。哪怕跟皇帝二圣称尊,临朝听政。玉荣一直都是沉默的。她一直给皇帝做了影子。哪怕有新政,她不会提。至少,在朝臣们的面前,她不多话。她只会跟皇帝提了。然后,出谋划策。或者说,玉荣很清楚,在她的影响力不足时。她不应该多嘴。她目光做的试探,只有一样。就是她替皇帝批了奏章时,她不在临摩了皇帝的笔迹。偶尔里,她似乎故意的,她用了她自己的笔迹。跟皇帝的,还是七分像。七分像,那总归不一样了。一眼就可以瞧出来,那是一位女子笔迹。玉荣在试探。试探的结果是不错的。皇帝似乎故意的忽视了。而收到了折子的朝臣们,似乎也有意的忽视了。这是有心,还是故意,又或是无意?总之,目前的结果不错。在玉荣瞧来,没人反对。这就说明了,大家伙的默许。那么,慢慢来。春雨滋润了大地,那也是细细无声。玉荣有细心,她可以慢慢来。总归,在朝堂上,待她的影响力足够时。她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一件事情,再试探了她的威望。不过,不能急。一切还要静待结果。现在嘛,花儿都没开。只能说,种子已经埋下了。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花开了,那么,秋天的收获,也是可以预期的嘛。京都,这一个冬。盐业上的事情,可谓是风起云涌。有人反对吗?当然有。那些在改制中,会受损失的人,肯定是反对的。可惜,大魏朝的高层,那些注定会食利的,会得到好处,可不会反对了。而一心为了朝廷的。此时,也不会有人反对。毕竟,这事情摆明了,朝廷会得利。当然,如果能拍得盐田的那些人,也会得利。倒是原来在盐业上的人。可能有人会损失,损失了一份注定收益丰厚的家业。那又如何呢?胳膊拧不过大腿。大魏朝的高层,已经拿定了主意。那么,在皇帝的威望下,这事情一定会成。至于成,这成到什么样的程度,又会不会成功?这就要看下面做事人,这把这一本经文念成什么模样?毕竟,朝廷的政策可能是好。可到了下面的执行人,就未必了。人心皆贪。这合理的贪。以及,如何防范了,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就是为了一个治贪。这才是玉荣把心腹提拔起来,还是举荐给皇帝的原由。这等衙门小吏出身。最懂了,下面如何揩油。因为懂,所以,想爬上更高的官位。那么,就需要功绩了。东宫。太子在跟太子妃讲了话。“父皇,何其不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