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81 (第2/2页)
志,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苏家屯不同,苏家屯目前已经走上致富的路了。分产到户,是让一部分人有能力的人,先走上致富的路。而苏家屯,希望能够带领所有人致富。”其实这个问题,当年苏青玉也和很多志同道合的考村官的同志分析过。他们都认为,在大环境下,没有什么文化和见识的农民同志,除了种地,基本上没什么特长。有能力的农民同志自然可以迅速致富,甚至离开农村。而一部分能力平庸的,就不行了,得有人带着。这时候组织的重要性就来了。不过就目前这个国情来说,让所有农村脱贫致富这是不可能的。大家还在追求吃饱饭,穿暖衣的阶段。而国家目前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人才来干这活。更没有这个市场提供这么多农副产品去致富。想想未来扶贫工作依然还在做就知道了。所以说,分产到户,是目前最适合的路子。陈教授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不过她对苏青玉的分析倒是很赞赏。“那你觉得国家未来会实行分产到户吗?这个村子目前并没有受到处分。这算是一个信号了,”苏青玉道,“我猜测,会实行分产到户的,这是国情的需要。很多生产队自己不作为,反而耽误了农民同志的发展。而且这种大锅饭,也确实让很多有能力的农民同志失去了奋斗的动力。”陈教授笑着道,“你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知道的这么透彻呢。”苏青玉有些不好意思,“看得多了,”这可是实话。她看的多,而且看的很远。未来分产到户的结果也看到了。有发家致富的农民同志,也有依然勤恳的在那片土地耕种的农民同志。“看你有这样的见解,我倒是一点也不为你不出国而遗憾。你未来的舞台,不会差。”旁边吴教授拍拍苏卫华,“卫华,你压力可大了,你jiejie以后可了不起的。”苏卫华笑道,“压力一点都不大,青玉姐本来就比我出息。”“你这小子……”吴教授笑着指了指他。小岗村这事儿上了报纸,后续果然引起了一些农村同志们的想法。实际上集体制度这么多年了,很多农民内心已经开始希望单干了。毕竟从一开始满怀激情的走集体劳动,到后来越来越多人开始懒散怠工,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走集体,还真的没办法做到切切实实的公平,长年累月的,谁心里也不得劲儿啊。这不,小岗村倒是给大家先走一步,走出了一条大家都渴望的道路。好些干部们都开始巴望着了。想看看上级会不会处分小岗村,如果不处分……连红旗公社的何书记,都往苏家屯走了好几次,让他们那边一旦接到苏青玉的电话,就让她打电话到公社。有重要事儿要和苏青玉谈。见何书记这么紧张,就立马有人问了,“啥事儿何书记,出啥大事儿了,和咱苏家屯有关吗?”“没啥关联。你们别管。”何书记严肃道。他这么一说,大伙儿反而更好奇了。生怕出啥大事儿了。就让整天在外跑怕生意办大事的苏卫民去打听。苏卫民现在养成习惯,就是多看报纸,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出口就是国家时事政治的博学者。他也看到小岗村的新闻了,当时也没在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